王改娇
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,我国提出要建设一批“211工程”院校,而中国政法大学却迟至2005年才进入“211”行列。这所久负盛名的法科强校,早在1960年就已被认定为全国64所重点院校之一(当时名为北京政法学院,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),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壮大,首批百所“211工程”院校竟榜上无名,它的“211”之旅为何延宕10年之久?这其中有着怎样的隐情?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。
一
“211工程”是国家为了迎接21世纪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,适应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,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,它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983年,时任天津大学名誉校长的李曙森等4人联名上书中央,建议国家拿出50个亿,重点资助50所高校,把它们办成重点大学中的“重点”。1991年,原国家教委根据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,向国务院正式提交《关于建设好一批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的报告》,明确提出要在2000年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校。1993年2月13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颁发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》及其实施意见,文件指出,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,经过10年或更长时间的努力,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、专业,使其在教育质量、科学研究、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,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,到21世纪初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。是年7月,国家教委制定《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》,决定设置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项目,标志这一工程正式启动。
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项目程序分为预审、预备立项、评审和批准四个步骤。即先由各高校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,再向主管部门申请预审,预审通过后由主管部门向国家教委申请预备立项,国家教委审核同意即可预备立项;然后,由主管部门向国家教委正式推荐申报;国家教委分批组织专家评审;评审通过后,国家教委会同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立项,下达任务建设项目书。
二
中国政法大学申请列入“211工程”院校历经十年之久,可谓一波三折。早在该项目启动之初,学校就向当时的主管部门司法部提交了报告(图一),从办学条件、师资队伍、科研成果、办学层次、学校管理等方面,详细阐述了我校的办学水平和已取得的丰硕成果,申请司法部将我校列入“211工程”项目。1995年12月,学校到北京地区已通过主管部门预审的兄弟院校进行实地调研,学习取经,并再次提交申请重申我校的建校目标定位、重点学科建设、师资队伍、对外学术交流等方面的优势,恳请司法部将我校确定为重点扶持院校。从1993至1996年,学校先后五次提交书面报告,一直未得到司法部的明确答复。
五次申报均未果,其中定有蹊跷。笔者掌握的资料显示,当时司法部部属院校中,共有五所申报“211工程”项目,条件较为成熟、优势较为明显的是中国政法大学与西南政法大学,两所大学实力相当,究竟申报哪一所,司法部犹疑不定,虽反复权衡,终难决断,最后索性以“两校优势互补、互相不可替代”为由将两所院校一并上报。但国家教委更是无法取舍,驳回了申请,强调“一个部委只能申报一所院校进行‘211工程’预审……到底进哪一所,应由主管部门行政拍板……”司法部党组在1996年10月决定“鉴于国家教委的意见和我部的实际情况,要争取实现一所院校进入‘211工程’,一所院校滚动进入的目标”,但究竟呈报哪所,依然态度暧昧。此时,全国通过主管部门预审的院校已达98所,在国务院部委中尚未确定本部门的预审院校,也仅剩司法部和建设部。1997年,司法部在对五所部属高校综合评估的基础上,最终确定中国政法大学为部属院校中唯一重点建设院校,并申请开展预审工作。翌年向教育部提交重点建设中国政法大学211工程投资规划和资金来源说明,并拟定了《中国政法大学“211工程”建设投资方案》。但令人惋惜的是,教育部“211工程”首批项目的申报程序已然终止。
中国政法大学,这所建校初期就被中央定位于“既是我国法律教育的最高学府,又是我国法律教学研究和法学图书情报的中心”的大学,与首批“211工程”就这样遗憾错过。
随后,国家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调整,中央业务部门高等学校大部分通过共建转由地方或教育部管理。2000年,学校正式划归教育部,领导班子锲而不舍,旧事重提,继续呈文教育部恳请尽快安排“211工程”预审。司法部也鼎力相助,专门发函教育部,详细解释了政法大学未能进入“211工程”首批院校的前后经过,希望教育部能够考虑历史原因,重点解决这一遗留问题。2001年,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履新上任,再次将此项工作列入“重中之重”,2002年3月,学校向教育部提交报告,希望进入国家“211工程”二期建设项目。2005年10月16日,教育部以教发函【2005】267号文件予以批复(图二),同意学校所报《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“211工程”项目建设方案》,中央专项资金为该项目投资2500万,其中用于重点学科建设1400万,公共服务体系建设1100万。至此,我校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,历尽波折,终于夙愿得偿,2005年跻身国家“211工程”第二批院校行列。
责编:陈明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