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从沙滩红楼到蓟门桥边小月河畔,再至军都山下,中国政法大学已经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。为了追忆法大半个多世纪的沧桑与辉煌,缅怀一代代法大人不懈的追求与奋进,校档案馆联合法大新闻网,在本网推出专栏《馆藏展示•档案里的法大记忆》,陆续刊载系列文章,揭秘我校历史上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,重现一个个弥足珍贵的历史瞬间。
1962年,北京政法学院成立10周年。十年的历史虽说并不算悠久,但对于一所新型的共产党领导下的高等政法院校,它毕竟是第一个十年,从艰难起步到发展壮大,经历了二年制专科、调训基层政法干部到四年本科的转变,师资队伍从小到大,教材从无到有……回顾十年走过的道路,初步总结各方面的经验教训,对理顺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非常必要的。因此学院党委决定,在62年的11月下旬举行成立十周年庆典。
一、精心筹备
为了做好校庆工作,学院及早准备、精心筹划,于1962年5月8日成立了校庆筹备委员会,总负责雷洁琼副教务长,成员有亓瑞华、张杰、张玉森、张爱和、王继暹(xian)、王继勋、曹子丹、程味秋等8人,下设校庆办公室、校友联络、招待、宣传、文艺、学术等组。自5月至校庆前夕,筹委会先后召集五次会议,分别就嘉宾邀请、来宾招待、活动安全、文艺体育表演、校庆专刊、大会议程、学术报告会、展览、新闻宣传等问题进行反复商讨,使筹备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得以及时解决。
校庆筹备过程中,学院秉承一贯的“勤俭办校”原则,将招待费预算控制在2800元以内,烟茶水果预算仅40元。由于当时物资匮乏,供给紧缺,吃穿均要凭票证,筹委会要求返校校友自带粮票,猪羊肉由学院养殖场提供。
二、庆祝大会
1962年11月23日上午,学院举行建院10周年庆祝大会,会议由雷洁琼副教务长主持。出席会议的领导有公安部部长谢富治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、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苏,另北京市人民检察院、北京市法律协会、中央政法干部学校、北京大学、中国科学院、北航、政法研究编辑部等单位也派代表到会祝贺,校友代表及北京政法学院全体师生员工也参加会议。
学院党委书记、副院长刘镜西在会上讲话。他说,十年来,学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执行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基本原则,在教学工作、群众运动、政治思想、勤俭办校等方面均取得的显著成绩,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,尤其是在教学领域,首先开展了理论课和业务课的教材建设,对教学内容进行过三次大的改革,编写课程讲义和资料总计200多种,撰写了部分科学论文,科研水平有所提升;其次师资队伍逐步壮大,十年来,学院通过边教边学的方式,迅速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,教师队伍由建校初期的25人增长到1962年的252人;第三,为国家输送了大批政法工作干部,培养在职干部、研究生、本科生、专科生总计2958人,在校生规模也由648人扩大到1771人。刘副院长最后希望全院师生,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决议,在政治生活中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,全面执行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,大力开展科学研究,提高教学质量,改进学院各方面工作。
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、公安部部长谢富治,北京大学法律系主任陈守信、校友代表李继清、教工代表严景耀、学生代表高桂英也分别致辞,祝贺北京政法学院成立10周年。
三、其他活动
11月23日下午,教育部部长杨秀峰到学院看望广大师生,并参观了校舍建设,观看武术表演和球类田径比赛。晚上,嘉宾校友欢聚一堂,共同欣赏京剧、电影及师生们自编自导的文艺表演。
为迎接10周年校庆,学院特别推出《北京政法学院十年校庆专刊》,收录刘镜西副院长在校庆大会上的讲话、副教务长雷洁琼的《回顾十年、展望未来》、教师涂继武、夏吉生、职工冯玉贞等同志的校庆感言、学院十年大事摘录等内容。
校庆期间,学院还举办“校庆十周年学术报告会”,提交会议讨论的论文15篇,内容涵盖了人民民主专政、刑事诉讼、刑事侦查、哲学史、语文教育、逻辑教学等多个领域,其中包括戴克光的论文《论唐律与中国封建社会的“四种权力”问题》,陈光中的《略论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和中央集权制的关系》。此次研讨会,进一步活跃了学院的学术气氛,调动了教师参与学术研究的积极性。
十周年庆典,学院共迎来嘉宾32人、返校校友135人,收到个人贺信124件,单位贺信8件,礼品3件。这次庆典,也是北京政法学院历史上(1983年并入中国政法大学后撤销)举办的唯一一次大型校庆纪念活动。
图一 1962年,北京政法学院成立10周年校庆专刊封面
图二 学院各部门对《建校十周年总结报告》所提意见汇总
图三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在北京政法学院10年庆祝大会上讲话
图四 中央教育部部长杨秀峰(前排中)在学院党委书记、副院长刘镜西(前排左)的陪同下视察校舍。
栏目策划:李秀云 王改娇
撰稿:王改娇 李克非
图片:靳向丽
资料整理:孙学英 钱秀萍
编辑 :米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