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馆藏展示·档案里的法大记忆】之七:北京政法学院学术委员会的成立
编者按:从沙滩红楼到蓟门桥边小月河畔,再至军都山下,中国政法大学已经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。为了追忆法大半个多世纪的沧桑与辉煌,缅怀一代代法大人不懈的追求与奋进,校档案馆联合法大新闻网,在本网推出专栏《馆藏展示•档案里的法大记忆》,陆续刊载系列文章,揭秘我校历史上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,重现一个个弥足珍贵的历史瞬间。
北京政法学院在建校初期,将主要精力投放于配备师资与干部,建立各项制度方面,教学和科研工作未完全纳入议事日程。直至1955年,学院为了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方针,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,决定成立全院性的学术委员会。
当时,国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,一直引领风气之先的人民大学也只有校代会,尚未设立学术委员会,甚至高等教育部都没有相关资料。学院领导听取苏联专家的建议,广泛吸纳苏联莫斯科大学、基辅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先进经验,结合本院实际,建立了院学术委员会,其宗旨在于审查学院的工作计划、教学计划、科研计划、师资培养计划,并监督其执行情况;讨论教科书、教学大纲、论文及其他重大科学问题。
委员会成员21人,主席由院长钱端升担任,副主席为副院长刘镜西。委员包括:王润(中共党史与哲学教研室主任)、王禹夫(中共党史与哲学教研室副主任)、余叔通(兼秘书)(马列主义基础教员)、高潮(民法教员)、凌力学(哲学教员)、徐敬之(马列主义基础与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)、张杰(民法教研室主任)、张鑫(国家法权理论教员)、张子培(刑法教研室副主任)、张召南(马列主义基础教员)、张亚民(马列主义基础与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)、曾炳钧(财政法教员)、程筱鹤(国家法权理论教员)、雷洁琼(副教务长)、赵先(哲学教员)、刘昂(教务长兼刑法教研室主任)、鲁直(国家法权理论与历史教研室主任)、欧阳本先(政治经济学教员)、严景耀(国家法与行政法规教研室主任)等。
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55年9月7日举行。钱端升院长、刘镜西副院长、雷洁琼副教务长、苏联专家楚贡诺夫分别在大会上讲话。
刘昂教务长做了《关于师资培养计划与教学工作量问题的报告》。他针对学院建校以来师资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,提出为了适应当前教学任务及将来发展的需要,提高教学质量,学院计划从三方面着手:第一,要根据最近几年内的教学工作总量,计算出全院所需的教师数量;第二,必须明确对全院教师的基本要求以及对教师培养与使用的基本原则;第三,从1955年起计算教学工作量。钱端升院长在讲话中,总结了建院以来学院在教学与师资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就,并重点阐明科学研究与教学的关系,统一广大教员的思想认识,要求大家,一是在科学研究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;二是从科学研究方面集中主力改进工作,先从教员同志做起,进而扩展到同学方面。苏联专家楚贡诺夫对学术委员会的组织机构、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,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。
在随后的几年里,学术委员会对全院的本科教学、研究生培养工作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,在科研方面如科学讨论会的组织也开展得有声有色,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。
1955年,北京政法学院关于成立学术委员会及委员名单给高教部的请示
学术委员会工作任务
学术委员会关于师资培养计划和教学工作量的决议
(本专栏文字与图片为中国政法大学档案馆提供,任何组织与个人转载或引用,请注明出处,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。)
栏目策划:李秀云 王改娇
撰稿:王改娇 李克非
图片:靳向丽
资料整理:孙学英 钱秀萍
编辑 :米莉